1980年,毛斌进入芜湖钢铁厂上班,2003年新兴铸管集团改组该厂后,他继续留在厂里工作。7年来工厂的变化让毛斌简直难以置信,他说:“与老厂相比,芜湖新兴铸管的环境好了,技术水平提高了,职工收入增加了。” 毛斌眼中的变化实实在在,而一连串数字更验证了芜湖新兴铸管重组芜湖钢铁厂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09年,芜湖新兴铸管总资产达到63。57亿元,为重组前的14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为重组前的26倍;职工年人均收入4。09万元,为重组前的5。11倍。芜湖新兴铸管现已形成年产球墨铸铁管50万吨、优特钢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向世界一流的制造用钢和管业生产基地稳步迈进。 7年的时间不算长,是什么让一个经营困难的老国企浴火重生?又是什么让芜湖新兴铸管不断跨越,并一跃成为我市百亿元产值“俱乐部”新成员?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走进了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当年4月27日,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为避免走以往国企改制的老路,新兴铸管重组芜湖钢铁厂,公司在转换职工身份的基础上,全盘接收2496名原有在岗职工,近100名停薪留职职工重新回到工厂,接受了多年待岗的附属工厂全部人员352名,并对家庭困难要求上岗的148名内退职工重新安排岗位,以人性化善后处理赢得了人心。 重组之初,公司职工队伍由两地三厂人员构成,为促进职工观念的转变和对重组的理解,公司在全体员工中植入了“团结、拼搏、创新”的文化理念,这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形成了巨大的合力。芜湖新兴铸管几乎创造了所有技改项目的国内建设速度:33天完成360立方米高炉大修,15天完成两组烧结机改造。2004年,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生产规格最齐全的50万吨铸管生产线仅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