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与亚洲钢铁厂的年度合约价格谈判陷入僵局后,全球第二大铁矿石出产商力拓抛出暂时降价20%的提议,中国方面以为降价幅度太小而拒绝接受。
然而,固然中钢协曾多次开会夸大,中国钢企要一致步履。如斯看来,今年铁矿石谈判注定会异常艰难,市场份额与价格利益的博弈难解难分。
。
原料市场。但是因为海内需求并没有实际好转,钢材库存再次大幅增长,价格也随之持续下跌,截至3月6日,海内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周下跌,部门企业产品价格与本钱再次倒挂。截至3月底,新年度铁矿石谈判仍未取得进展。受此影响,一些中小钢企再次限产减产
西部某国有钢企的一位中层告诉记者,业内对牵头谈判的宝钢有良多争议,以为“宝钢谈判并不能代表全国钢企的利益”。
讲演以为,在企业限产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下,去年11月中旬起,我国大口径厚壁管价格回暖,海内钢铁企业复产积极性不断进步,截至2月中旬全国粗钢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141万吨,比去年年底猛增了40%。欧美国家钢企要求协议价格在去年基础上下降60%,中国要求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40-50%,此前有动静称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但力拓却果断否认。 4月28日,五矿团体也将召开“2009年中国铁矿石会议”,以协调中方阵营。但本方阵营“不齐心”,仍给组织谈判的中钢协带来压力。而铁矿现货市场的下跌又无疑把谈判的天平向中方倾斜,据了解,印度63.5%粉矿价格目前已经跌至530-540元/吨(港口价)。
9月份欧美经济再度恶化,大口径厚壁管市场需求低迷,国内钢厂出口接单情况普遍不理想,出口报价也出现下跌。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国际贸易摩擦仍然较多的影响,预计9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将进一步回落。下月建筑钢材供给预期:综合来看,在经过9月份的大跌之后,建筑钢材厂家的利润已大幅缩水。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资金成本已经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新高,短期看来“只紧不松”。钢铁企业、流通企业和下游用户均面临着财务成本上升的压力,需求明显偏弱,旺季不旺,这将对后期国内钢材市场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下游终端需求没有明显释放的情况下,而钢厂的产能仍在不断释放,钢材产量处于高位,供给过剩,库存增大,给市场带来沉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