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钢市而言,每年的冬季,钢材市场都会经历“北材南下”这样一个过程,2013年也不例外。据国信期货分析师施雨辰介绍,2013年11月中旬以后,华北地区天气转冷,进入施工淡季,下游对螺纹钢的采购减少,北京、天津等地的螺纹钢价格开始普遍回落。与此同时,受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影响,部分钢厂减产,40Cr无缝钢管造成11月份华东市场部分型材出现短缺,出货良好,华东市场钢材价格相对坚挺。然而,12月中旬后,随着北方钢材陆续到货,且下游需求逐步低迷,华东地区钢价开始出现大幅补跌,仅年底前一周,上海市场线螺价格以100元/吨左右的跌幅领跌整个钢市。
在冠通期货分析师杨园东看来,华东地区钢厂开年出厂价大幅下调与现货价格大幅下挫不无关系,此外,资金压力和订单减少也是引发本轮下跌的因素。“伴随着钢价的阴跌不止,钢贸商普遍采取了‘低价清库’操作,使得大部分钢材库存向钢厂转移,导致钢厂在冬季减产后,库存仍有增长。再加上年终正值银行考核的关键节点,钢铁行业资金面较为紧张,钢厂出于回流资金考虑,出货意愿明显增强。因此,钢厂只能下调出厂报价,刺激产品出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钢厂通过出厂价格及购买政策的改变影响下游采购者,以实现自身库存及现金流的管理。而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钢厂对于后市的态度和预期,有不少市场参与者在不同程度地关注这些出厂价格,以钢厂出厂价的变化作为后市操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