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路”、“跳楼”等坏消息频繁出现的钢贸圈,郑少花已经营了10多年的企业,最终还是破产了,但这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又逢月末,这位55岁的女人,正和其他10多位已经破产的同乡一起,到上海松江某钢材市场办公楼二楼开会,商讨如何应对银行的“逼债”。
背着一个外皮已经有些破损的黑色PRADA皮包的郑少花,经过一年的努力,仍未走出债务阴影。
巨大的压力使不少人最终崩溃。
郑少花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列着密密麻麻10多位全国各地钢贸商自杀的详细记录,而这份“死亡名单”,也掀开了典型的钢贸信贷危机的一角肖某,40岁,萌源村人,在天津经商,服毒自杀。
高某,30岁,狮城镇仙溪村,在无锡江阴经商,在扬州自杀。
……20G无缝钢管,35CrMo无缝钢管,20Cr无缝钢管,20CrMnTi无缝钢管
“他们都是因为还不上银行的欠款,最终选择自杀的。”郑少花说,仅她统计的自杀的钢贸老板已不下10个。
10多年前,郑少花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福建周宁县进沪创业。
10多年来,来自郑少花家乡的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创办的钢贸企业,曾一度发展到6000余家,从业人数多达6万,占据上海钢贸市场5成份额。
如今,来自这个群体的钢贸企业,几乎锐减了一半,并在继续不断减少。勉强活下来的企业,仍在继续挣扎。
采访过程中,郑少花的电话时常响起,每次接通之后她都一言不发。“这些都是讨债公司的电话,是银行专门雇佣的,话都说得很难听。”郑少花说,但这些电话又不能不接,不接的话,银行会认为她已经失踪了。她说,www.tjssxtgg.com之前银行让她先把所欠的700万元还上,过一下账,然后再继续贷出来,但是收回后,就没再和她续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