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淮安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在总体规模、装备水平、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万吨钢、300万吨材、180万吨铁、150万吨钢管的年生产能力,成为淮安工业的重要支柱。2009年淮安特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3.4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税22.6亿元。
正是基于特钢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产业基础优势以及淮安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苏北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现实需求,淮安市委、市政府将特钢产业规划为我市重点培育的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作为淮安培育大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至2015年特钢产业实现年销售超千亿元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链延伸,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主导地位。
前些年,面对高利润的钢铁市场,钢铁企业转型,既怕失去眼前利益,冷拔无缝钢管 又担心带来风险。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何达平说,“后危机时代,传统钢铁企业只有加速转型,才能不断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下一步,淮钢并不准备靠上项目、上规模来提高产值和效益,而是在现有产量基础上,通过产品和产业的延伸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不增加资源消耗基础上,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新淮钢。”
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淮安特钢产业重点企业都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在产学研合作、高科技人才引进、新品研发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们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研发优势和工艺技术装备优势,面向高端市场和新兴领域,大力开发市场有需求、附加值高、比较效益好及替代进口产品,一大批应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新产品问世,并获得了大量订单,产品结构调整有序向前推进。
作为淮安特钢产业的龙头老大,淮钢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设备,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淮钢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省冶金行业中首家成立了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企业首创的电炉铁水热装工艺等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的两项专题。电炉短流程生产线、特钢大棒材生产线处于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的直径600毫米的大圆连铸坯世界第一,填补国内空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建成意大利达涅利公司“黑匣子”示范工厂。2009年公司与江苏大学、武汉大学及钢铁研究总院等院所进行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合作研究,其中“高洁净钢精炼渣成分及工艺优化研究”、“特殊钢生产流程中氮的行为及其控制”以及“大圆坯连铸质量控制”等项目已通过验收。今年,淮钢继续加大高压锅炉管坯钢、锻造用大圆坯、保淬透性齿轮钢、工程机械用钢、铁路重载货车用车轴、车轮用钢以及电渣钢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做好与沙钢集团合作开发的60Si2MnA弹簧钢盘条和帘线用钢的批量生产,研发顶替进口产品,不断提升淮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